在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正焕发出蓬勃生机。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联合西柏坡、冉庄地道战遗址、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地、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构建起一条贯穿革命精神传承、斗争智慧启迪、群众路线实践的立体化培训链条,为党员干部淬炼政治品格、提升履职能力提供了鲜活课堂。
一、西柏坡精神铸魂:永葆"赶考"初心
作为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承载着"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和"进京赶考"的历史命题。在这里,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学员通过参观中共中央旧址、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专题党课,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智慧。西柏坡教学模块特别设置"沉浸式情景研讨",学员们以"假如我是七届二中全会代表"为课题,结合当前治国理政实践进行思想碰撞,这种将历史经验与时代课题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使"西柏坡精神"真正转化为干部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
二、联动教学强基:多维淬炼斗争本领
从西柏坡出发,培训体系向三大红色阵地延伸:在冉庄地道战遗址,学员钻进蜿蜒曲折的地道,在逼仄空间里感受军民智慧结晶,通过模拟抗战时期的情报传递、物资转运等实践课程,锤炼应急处突能力;登临狼牙山主峰,在五勇士跳崖处开展"理想信念"现场教学,陡峭山径成为砥砺意志品质的天然课堂;白洋淀的芦苇荡中,"雁翎队"水上战术解析与乡村振兴实践考察相结合,引导干部思考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这种"理论奠基+场景还原+实践推演"的三维教学模式,使党性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深度参与。
三、基因传承创新:打造可持续发展范式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作为联动体系的核心枢纽,不仅承担课程研发、师资统筹功能,更运用数字技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建立四地红色资源系统体系。这种创新使红色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培训成效显著。为跨区域协作培训提供了新范式。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深度联动四大红色阵地,构建起涵养初心使命的精神坐标系。这种以空间联动强化历史纵深、以场景转换激活思维创新的培训模式,正在培育更多善于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力量的新时代"答卷人"。当干部们带着西柏坡的"赶考"清醒、冉庄的攻坚智慧、狼牙山的血性担当、白洋淀的为民情怀重返工作岗位,红色教育的时代价值便在实践中绽放出新的光芒。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