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驶入太行山麓,西柏坡的轮廓渐渐清晰。初春的柏坡湖波光粼粼,倒映着苍翠的群山,湖岸边的白杨挺拔如哨兵,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红色热土。走进西柏坡培训学院,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题词赫然在目,瞬间将我们带回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在西柏坡干部学院的课堂上,老师动情讲述着"六条规定"的故事。1949年3月,党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之际,毛泽东同志特别提出"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的六条规定。这朴实的六条,恰如西柏坡的黄土一般质朴无华,却蕴含着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政治智慧。抚今追昔,"六条规定"与新时代"八项规定"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不朽篇章。
漫步在中共中央旧址,低矮的土坯房、简陋的办公桌椅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讲解员指着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屋子说:"这就是当年军委作战室,三大战役的作战命令就从这里发出。"震惊之余,不禁想起周恩来同志在西柏坡时的一条规矩:凡是他起草的文件,必须使用旧日历背面书写。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正是今天"八项规定"要求厉行节约的历史源头。西柏坡培训学院将这种精神融入教学,让学员在实景体验中感悟作风建设的真谛。
站在西柏坡纪念馆前的"赶考"雕塑前,毛泽东同志目光如炬望向远方的形象令人肃然。西柏坡干部学院的专家讲解道:"'进京赶考'的命题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此刻,柏坡岭上的松涛阵阵,仿佛在回应着历史的呼唤。学院特别设计的"八项规定"情景教学,通过再现老一辈革命家的工作生活场景,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好作风就是战斗力,严规矩就是凝聚力。
夕阳西下,柏坡湖面泛起金色涟漪。回望西柏坡这片精神高地,更加理解了"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行为约束,而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当代彰显。西柏坡培训学院的结业证书上印着"两个务必"的烫金大字,这既是警示,更是期许。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精神收获,我们必将把西柏坡的红色基因转化为践行"八项规定"的实际行动,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合格答卷。
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红土都在诉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从西柏坡到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历久弥新。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