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红色教育

平山团与“子弟兵”的由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02-21 09:14:58 浏览量:1567

     
      河北省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上游,是石家庄西部的一个山区县,革命圣地西柏坡就坐落在平山县的中部。说到平山县西柏坡,人们都知道“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个原本极为平凡的小山村已经载入史册,成为平山人乃至河北人的骄傲。平山县还有一个值得骄傲、值得载入史册的团体,这就是平山团。
      1930年代初,平山县便燃起了革命的火种。1934年底,平山县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栗再温重返家乡,参与平山县委的领导工作,从此,革命的洪流在平山县汹涌澎湃、不可阻挡。1937年9月,在抗日前线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八路军乘胜东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9月28日,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王震率部来到平山县洪子店,向平山县委的同志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的指示精神,号召平山县的共产党员组织平山人民抗日救国,用生命和热血保卫家乡。时任冀西特委书记栗再温、平山县委书记王昭带领平山县的共产党员,迅速组成了10个扩军小组,分赴各个村镇宣传动员。一时间,平山县沸腾了,“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参加八路军,赶走小东洋”,抗战的口号响彻太行,抗战的标语刷满街巷,抗战的歌声激越嘹亮……
河北平山农村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
      参加八路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随时可能为国捐躯,因此,富于牺牲精神的平山共产党员带头参军。平山县委委员梁雨晴动员家乡的党员集体入伍,仅有60多户人家的猫石村一下子走出了34名八路军战士,梁雨晴担任八路军平山团第一营第一连第一排排长。平山县第一位农民党员、第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李法庄,率领霍宾台村60多名青壮年赶赴洪子店集体参军。父子相随入伍、兄弟结伴参军、师生一同从戎的感人场面,出现在平山的山村、乡镇。短短1个月零3天,从12岁到50多岁的平山子弟,陆陆续续加入抗日队伍,组成了兵员1700人的平山团。11月7日,在一片激动人心的锣鼓声中,平山团离开洪子店,跟随120师359旅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1月,罗荣桓率领115师教导队来到洪子店,希望栗再温帮助扩充兵员,参军的热潮再度涌动,平山县又有1700名子弟跟随115师挺进鲁东南,成为115师的平山团。据统计,抗战期间,仅有25万人口的平山县陆续输送12065名英雄儿女参加八路军。
      开赴抗日前线的平山团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1938年3月11日,718团2营与717团在岢岚县三井镇围歼日军第26师团千田大队,毙伤日军300余人,俘虏日军28人;6月10日,718团2营、3营在浑源县南晋家庄战斗中,将日军300多人困在一条狭长地带,集中火力猛烈打击,毙伤日军100余人;9月24日至30日,718团团长陈宗尧率1营、3营阻击进攻灵丘的日军,占领有利地形,利用夜战灵活性,步步紧逼,竟然逼得日军100人跳崖……1938年11月,718团参谋长左齐在伏击日军运输大队的战斗中左臂受伤,白求恩大夫连夜为他做右肩关节离断手术,保住了他的生命。当白求恩得知这些小伙子都来自平山时感到十分惊讶,高兴地与他们攀谈,告诉战士们他刚刚从平山来,并用生硬的汉语发音说出“平山”两个字,战士们都笑了。白求恩对清一色平山子弟组成的平山团感情很深,在日记和信件中亲切地称他们是“朴实可爱的孩子”“穿着军装的劳动人民”,“他们平均年龄是二十二岁……通常是些大个子,六尺高,强壮而黝黑,一举一动又沉着,又有明确的目的性,有一种果敢的风度。为他们服务,确实是一种幸福……”经过白求恩大夫的精心治疗,平山团71名伤员重返抗日前线。
      1939年5月,717团在日军“扫荡”中被包抄,718团紧急驰援。在战斗中对日军形成反包围,展开近距离肉搏战。这次战斗激战7天7夜,共毙伤日军1000余人,其中击毙敌人600多人,俘虏敌人11人,仅3营战士王家川一人就杀死了8个日寇。此外,还缴获九二式步兵炮2门、迫击炮3门,轻重机枪22挺、步马枪800多支,战马200多匹。这一战打出了平山团的威风和英名。捷报传来,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于5月20日通令嘉奖平山团,授予平山团“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光荣称号,指出:平山团的全体指战员们,特别发扬了我八路军的光荣传统,不顾一切牺牲,最坚决地把深入的敌人歼灭在山地里,这是平山团全体指战员同志最光荣的胜利纪录……你们是平山子弟的优秀武装,边区子弟的优秀武装,你们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这是“子弟兵”一词首次用于称呼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5月28日,《抗敌报》全文转发聂荣臻司令的嘉奖令,“平山团”“子弟兵”这两个词语不胫而走,传遍华北大地。
      为什么“子弟兵”这个称呼很快就能家喻户晓?因为它深受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指战员的喜爱,因为它饱含着人民军队和老百姓之间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深情,因为它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的新型军民关系。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1940年春到晋察冀考察后,撰写了《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他在书中称颂道: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儿子,是在晋察冀生了根的抗日军。此后,“人民子弟兵”作为抗日军民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的亲切称谓,传遍全国,并沿用至今。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开创的独家教学课程:红色寻访——融现场教学(寻)、红色讲堂(访)、瞻仰纪念为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在平山团诞生地洪子店村设有红色传承独家大讲堂,寻访红色印记,倾听红色传奇,瞻仰革命英烈......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被多地党政机关、党校、组织部门、大型央企选定为西柏坡精神培训基地、党性教学基地、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课程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红色寻访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去感染、教育人,让每一位学员在切身的实际活动中领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工作中凝聚智慧,提升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平山团与“子弟兵”的由来-红色教育-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官网】,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西柏坡党史党建教育-石家庄红色高地教育科技中心-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官网】,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西柏坡党史党建教育-石家庄红色高地教育科技中心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