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红色教育

西柏坡九月会议——从这里走向全国胜利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02-10 07:34:51 浏览量:6096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简称“中央九月会议”)。这是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中央九月会议是在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即将进行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召开的。

    中共中央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会前,从8月28日至9月7日,由毛泽东主持书记处开会,讨论了这次会议的有关事项,草拟文件,为会议作准备。
    正式会议于9月8日下午3时在西柏坡中央机关小食堂举行,由刘少奇主持,听取毛泽东的报告。9月9日至13日,与会同志讨论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会议文件,最后由毛泽东作会议结论。
    这次会议原计划开3天,实际开了6天。出席中央九月会议共31人,其中中央政治局委员7人;中央委员10人;候补中央委员4人;重要工作人员10人。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当时物质条件较差,开会时,把饭桌拼在一起当会议桌,散会后就在这里就餐。由于形势一派大好,大家心情都非常舒畅。
     毛泽东的报告分八个部分:关于国际形势的估计;我们的战略方针和战略任务;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关于财经统一问题;发展党内民主,训练干部,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工业和做生意;加强纪律性;关于社会经济问题。
    10月10日,中央发出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向全党通报了会议的情况。
 
    在中央九月会议规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人民解放战争在更大的规模上展开了。从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主的大规模的伟大战略决 战,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中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经占有优势。据此,毛泽东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时间重新作了估计。他在11月11日为祝贺辽沈战役胜利的电报中指出:“九月上旬(济南战役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所作的五年左右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正规师,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估计及任务,因为九、十两月的伟大胜利,已经显得是落后了。这一任务的完成,大概只需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达到了。”后来的时局发展和战争进程,完全证明了毛泽东这个预见的正确性,同时也完全证明了刘少奇、周恩来关于解放战争有可能提前胜利的科学分析。
     九月会议检查了过去的工作,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正式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战略任务。为了适应大规模战争的需要,要求全党全军努力克服无纪律、无组织状态,克服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倾向。九月会议讨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途径问题,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九月会议的旧址在革命圣地西柏坡保存完好,201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在西柏坡九月会议旧址同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
     西柏坡干部培训中心立足于革命圣地西柏坡,以“弘扬西柏坡精神”为己任,被多地党政机关、党校、组织部门、大型央企选定为西柏坡精神培训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课程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红色寻访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去感染、教育人,让每一位学员在切身的实际活动中领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工作中凝聚智慧、提升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