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7月17日,一个火热的日子。在西柏坡村恶石沟西侧的打麦场上,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特殊会议召开了。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成为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对保证解放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冀中农民举行拥护土地改革动员会
那天一大早,工作人员在麦场北侧放置一张褪色的条桌和几条长凳,这就是主席台了。没有会标、没有标语、没有水杯,更没有麦克风和扩音设备。面对主席台的空地上,摆放着一个个高高低低的小凳子,这就是代表们的座位。这些凳子都是借用村民的,开会时带来,散会时各自带回住所。
场地的四周有几棵半大的槐树和大叶杨,根本挡不住三伏天的炽热。为了遮阳,会场上方临时扯起了一个布棚。布棚下面,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110名代表,董必武、彭真、林伯渠、聂荣臻、叶剑英、廖承志、邓颖超、罗瑞卿……
为了这次会议,不少人早早就出发了,装扮成商人或教书先生。为了躲避国民党封锁,东北局代表甚至还绕道朝鲜,从山东登陆。
就是在如此简陋的会场,召开了改变两千年来农民命运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中国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9月13日,全国土地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喊出了中国农民长久以来压抑在心底的一句话:平分土地。这句话像一粒火种,火星四溅,烧遍全国各个解放区:到处是烧地契、埋界桩、量土地的火热场景,到处响起踊跃参军、支援前线的铿锵锣鼓。
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刘少奇在会上作报告
河北省平山县夹峪村不但是全国土地会议具体的研究、参考对象,而且是第一个按照《土地法大纲》进行土改的村庄。
由于夹峪村靠近西柏坡,刘少奇对夹峪的情况特别关心,夹峪村早在《土地法大纲》发布前就逐步进行了土地改革,是土改的试点村。全国土地会议结束后,刘少奇又命人回到夹峪村,按照《土地法大纲》来进行这个村的土改。
工作组在夹峪村实施土改,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平分土地的工作告一段落。当时的夹峪村有2000多人,耕地5000多亩,由于地处滹沱河畔,盛产小麦、水稻、玉米。土改后,农民有了土地,积极性大大提高。为支援前线,该村共做军鞋4500双、军衣5700多件套,提供军粮1700多万斤,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1947年土改时分到的地主家的家具
此后,各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到1948年秋,约有1.6亿解放区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有了土地的农民积极生产,踊跃参军,从人力、物力上支援解放战争,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根基。
西柏坡干部培训中心立足于革命圣地西柏坡,深挖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及周边的红色历史,面向全国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进行西柏坡红色教育的专题培训,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增强党性修养,牢记初心和使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西柏坡精神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