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东麓的红色沃土上,西柏坡精神如同永不褪色的火炬,照亮着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前行之路。这座承载着 "两个务必" 政治嘱托的革命圣地,正以其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为基层党建提供着鲜活的党性教材和实践指引。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深挖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既是加强党性教育的必修课,更是提升党建质量的动力源。
一、以 "两个务必" 为镜,筑牢党性修养的思想根基
西柏坡精神中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的政治清醒,正是新时代基层党员抵御 "四种危险" 的锐利武器。在某县基层党组织党性教育班上,学员们在西柏坡纪念馆面对 "六条规定" 展板深刻反思:有的村支书坦言 "带领群众致富取得成绩后,确实出现了松劲思想";有的社区书记对照 "不做寿、不送礼" 的历史要求,查摆基层调研中的形式主义倾向。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党性修养不是一时之功,而是需要终身坚守的政治自觉。多地基层党校将 "两个务必" 专题课搬进西柏坡现场,通过重走进京赶考路、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让党员在历史场景中感悟 "永远在路上" 的深刻内涵,形成 "课前自学史料、课中情景模拟、课后整改承诺" 的闭环教育模式。
二、以 "依靠群众" 为纲,创新党建引领的治理路径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的西柏坡实践,为基层党组织破解治理难题提供了方法论。石家庄市某社区党委借鉴西柏坡 "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的历史经验,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创新 "红色议事厅" 机制:组织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参观西柏坡村史馆,通过 "现场教学 + 民情恳谈",让群众从 "旁观者" 变为 "参与者"。这种 "红色治理" 模式不仅攻克了困扰多年的物业引进难题,更催生了 "群众提案 - 支部领办 - 代表监督" 的闭环工作法。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基层党组织将西柏坡精神融入 "党建 + 项目" 建设,成立 "党员攻坚队",在征迁安置中推行 "入户走访听民声、分类施策解民忧、公开透明赢民心" 的工作机制,使群众满意度提升至 98%。这些实践证明,西柏坡精神中的群众路线,正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密码。
三、以 "赶考永远" 为责,构建党建培训的长效机制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已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的 "红色课堂"。许多单位纷纷建立 "线上 + 线下" 培训体系:线上依托西柏坡红色教育网(xbpjy.com)开发 "云课堂",开设《新时代如何践行 "两个务必"》等微党课;线下组织 "书记带队、党员参与" 的沉浸式培训,通过 "六个一" 教学模式(参观一次旧址、聆听一堂党课、重温一次誓词、开展一次研讨、解决一个难题、完成一份答卷),推动培训成果转化。某市基层党组织创新 "西柏坡精神 + 本土实践" 培训模式,让党员在乡村振兴一线感悟 "赶考" 使命。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西柏坡各培训基地接待基层党组织班次年均增长 35%,"现场教学 + 实践转化" 的培训模式使党员干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效率提升 40%。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层党组织将西柏坡精神转化为党性修养的自觉行动、党建创新的实践路径、服务群众的具体成效,在新时代 "赶考路" 上交出优异答卷。正如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的深情讲述:"当年的小山村孕育了执政党的大情怀,今天的基层党组织更要把 ' 赶考 ' 精神刻进基因里。" 当每个基层支部都成为践行西柏坡精神的红色堡垒,当每名党员都成为传承西柏坡精神的先锋旗帜,我们就能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基层治理的磅礴力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