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伟大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结合历史经验与新时代实践需求,提出以下路径:
一、深挖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涵
1. “两个务必”的传承
西柏坡精神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核心,强调党员干部需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警惕精神懈怠风险。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赶考”精神,要求以历史自觉应对新时代挑战,如反腐败斗争、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 2. 历史与现实的贯通
西柏坡时期是党从战略决胜到全面执政的转折点,其精神内核包括“敢于斗争、依靠群众”的行动纲领,以及“破旧立新”的创新思维。新时代需将这一精神融入全面从严治党、科技创新等实践中。 二、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强化思想引领
1. 沉浸式历史教育
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等红色遗址,通过实物陈列(如作战地图、手稿)和情景还原,增强历史代入感。
设计互动体验活动,如“重走革命路线”“红色故事剧场”,结合快板、微纪录片等艺术形式深化情感共鸣。 2. 数字化技术赋能
运用VR技术复原西柏坡历史场景(如军委作战室),开发“云展览”“实景导航”等线上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建立红色基因数据库,整合文献、影像资源,便于随时学习。 三、将精神转化为治理效能
1. 融入中心任务攻坚
在乡村振兴中践行“群众路线”,通过“党员联户”“民情恳谈会”解决实际问题,延续土地改革时期的为民初心。
建立“攻坚克难先锋队”,以“三大战役”的协作精神推进重点项目突破,如科技创新、生态治理等。 2. 全面从严治党实践
对标“六条规定”到“八项规定”的纪律传承,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反腐败斗争。例如,纪检监察系统可将西柏坡精神与作风建设结合,开展“纪律教育+红色研学”活动。 四、构建长效传承机制
1. 教育常态化与考核激励
将西柏坡精神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新党员培训必修内容,定期开展“西柏坡精神践行标兵”评选。
2. 跨区域协同合作
成立“京津冀馆校联盟”,联合高校、纪念馆共享课程资源。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与西柏坡纪念馆合作开发《西柏坡精神与政党建设》课程,推动理论实践结合。 五、新时代“赶考”的五大方向
1. 答好“为民考卷”: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解决就业、医疗等民生痛点,如正定县传承“四有”精神(心中有党、有民、有责、有戒)推进基层治理。
2. 答好“发展考卷”: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借鉴西柏坡时期“善于建设新世界”的智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 答好“安全考卷”: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金融、粮食等领域风险,发扬“敢于斗争”精神应对国际挑战。
4. 答好“生态考卷”: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
5. 答好“党建考卷”:深化“三个务必”要求,以“赶考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推进自我革命。 总结:弘扬西柏坡精神需以“知行合一”为根本,通过历史教育唤醒初心、实践行动彰显担当、制度创新保障长效,使红色基因转化为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行动力,在新时代“赶考”中交出人民满意答卷。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